财政核心业务流程尚未形成完整闭环,业务之间、系统之间、数据之间聚合度低,业务系统自成体系,信息孤岛和碎片化问题突出。
预算编制、预算执行、财政监督和单位财务会计等管理流程相互脱节,正向未完全实现业务有效衔接,逆向未做到信息及时反馈,无法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全流程进行有效监管。
财政相比其他各部委单位,业务系统结构普遍是老旧滞后的烟囱架构,财政系统建设自由式发展,缺少统筹规划的顶层设计,已严重制约了财政数字化的改造升级。
系统迭代更新周期较长,新业务上线速度缓慢,可靠性较差,每次系统更新升级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及工作量。
1、“查”-数据查询:
收支查询、企业查询、项目查询、资金查询、账户查询、企业画像、单位画像、项目画像、跨年度历史查询、跨系统查询、跨部门查询。
2、“研”-数据分析:
宏观经济分析、产业发展研究、企业税收负担分析、企业发展潜力分析、财政收入增长分析、财政支出重点、收支结构分析、收支增减变化分析、区域对比分析、政策影响分析。
3、“控”-数据流管控:
支出执行监控、专项支出资金流监控、预算安排资金流监控、支付进度监控、支出账户监控、单位预算执行监控、项目支付监控、项目运行监控、国库现金流监控、国有资产监控。
4、“预”-预测:
经济形预判、财政收入预测、财政支出预测、国库库存预测、债务风险预测、政策影响效果预估、企业税收预测、社保收支预测。
5、“断”-辅助决策:
预算编审辅助、扶贫资金发放推荐、企业扶持资金推荐、转移支付分配。
6、“评”-效果评估:
区域经济质量评价、产品发展水平评估、企业风险评价、财政收入可持续性评估、预算绩效评价、政策评估、债务风险评估。
利用大数据及数据中台,整合多样化的数据来源,不仅汇聚财政系统自身数据,同时实现跨部门、跨区域的财政相关信息整合,更是引入了互联网及第三方相关外部数据,打通数据之间的壁垒,在各相关数据中建立互联互通的桥梁,通过主数据关联关系,把财政业务数据和其他数据作为一个整体使用,集成应用起来,让数据更好地服务于财政运行管理,逐步形成覆盖全面、业务协同、开放共享的财政大数据应用发展格局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数据支撑和保障。